💙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Block入選標普500:比特幣融入華爾街的裏程碑
Block入選標普500:華爾街與比特幣的融合之路
2025年7月,Block公司正式入選標普500指數,這家擁有支付巨頭Square和移動金融應用Cash App的金融科技公司成功躋身美國最具代表性的500家上市公司之列。此消息公布後,Block股價在數日內漲14%。
入選標普500意味着Block將成爲全球主流投資組合的標配。據統計,追蹤標普500的被動型基金規模超過5萬億美元。按Block在指數中的權重估算,預計將有超過100億美元的傳統資本通過持有Block股票間接配置比特幣。
要理解Block撬動的槓杆效應,首先需要將標普500視爲一個資本分配的"協議",而非簡單的股票列表。這個"協議"的規則極其簡單:所有追蹤它的指數基金,其唯一使命就是精準復制指數的成分和權重。它們沒有主觀判斷的空間,因爲任何偏離都意味着追蹤失敗。
Block獲得這個"協議"入場券的方式,恰恰是通過了其最嚴苛的盈利能力審查——公司必須在最近一個季度以及過去一整年的財報中均實現盈利。這張門票代表着傳統金融體系對"親比特幣"商業戰略可行性的最高背書。
回顧標普500的歷史,本質上是一部被迫吸收新興產業、承認新商業模式的進化史。2006年,谷歌(Alphabet)的加入迫使基金們買入一家核心資產是無形算法與用戶數據的公司。2013年,Meta(原Facebook)的入選,標志着"社交圖譜"這類Web2概念正式被華爾街的資本機器所消化。2020年特斯拉的入選,則引發了超過800億美元的被動買盤海嘯。
相比之下,當基金們今天被迫買入Block時,它們獲得的不僅是一家支付公司的股權,更是其資產負債表上那8,363枚比特幣的直接風險敞口。這一變化觸發了一場機械且不可逆的資本流動,大多來自此前不會主動觸及加密資產的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
Block對比特幣的押注源於其創始人Jack Dorsey的價值觀演變。他的職業生涯一直在解決同一個核心問題:破除中心化機構對個體權利的限制。從Square讓小商戶接受信用卡支付,到Twitter試圖讓每個人自由發聲,再到Block全力投入比特幣,Dorsey的目標始終是將權力從中心分散到邊緣。
Block對比特幣的擁抱始於產品層面。2018年,旗下的Cash App開始支持比特幣交易,讓數百萬普通美國人能夠像買股票一樣輕鬆地購買比特幣。2020年10月,Block突然宣布動用公司資金購買了4,709枚比特幣,投資額5,000萬美元。2021年2月,再次斥資1.7億美元購入3,318枚比特幣。
2023年後,比特幣戰略進一步深化。Block啓動"比特幣藍圖"計劃,宣布每月將旗下比特幣相關業務毛利潤的10%用於購買比特幣。這意味着比特幣不再是靜態投資,而是與公司業務增長深度綁定的動態引擎。
Block的野心遠不止於持有比特幣。公司圍繞比特幣展開了一場基礎設施建設運動:Cash App集成閃電網絡,TBD部門開發去中心化協議,開源硬體錢包項目讓用戶真正掌控自己的比特幣,甚至投資挖礦芯片,試圖讓比特幣網路更加去中心化。
Block的業務結構清晰地服務於Dorsey的願景。Square和Cash App是造血引擎,爲內部的未來部門提供資金支持。Spiral和TBD專注於構建比特幣的底層基礎設施,Bitkey錢包致力於解決比特幣自托管的難題,Proto部門則在研發開源的比特幣挖礦系統。
然而,Block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對比特幣協議的深度依賴意味着潛在的技術風險,而TBD、Proto、Bitkey等項目的商業化前景尚不明朗。同時,Block的財務表現也引發關注,營收增長放緩,營業利潤率低於標普500平均水平。
對加密世界而言,Block代表着一種可能:通過建設和融合,推動比特幣從邊緣走向中心。這種"特洛伊木馬"式的滲透,或許比任何激進的革命都更有效。但當萬億美元的被動資金"被迫"擁抱比特幣時,一個問題值得深思:這是比特幣徵服華爾街的開始,還是華爾街馴化比特幣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