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行業從業者需警惕的法律風險 - 職務侵佔罪分析近期,加密行業中涉及職務侵佔犯罪的諮詢日益增多。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這一問題,爲行業從業者提供法律參考,明確法律界限,共同推動web3的健康發展。## 職務侵佔罪的構成要素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職務侵佔罪的構成相對明確:1. 主體身分: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2. 客觀行爲:利用職務便利,將單位財物非法佔爲己有,且數額較大3. 行爲後果:根據侵佔金額大小,分爲三個刑期檔次值得注意的是,職務侵佔罪的立案標準僅爲3萬元,門檻較低。## 加密行業的特殊性自2017年以來,國內對虛擬貨幣相關活動的監管日益嚴格。2021年後,虛擬貨幣相關經營活動被定性爲"非法金融活動",相關企業紛紛遷往海外。目前,國內相對安全的加密創業主要集中在不涉及發幣的區塊鏈項目和虛擬貨幣錢包公司等領域。盡管國家政策明令禁止,但實際上許多虛擬貨幣交易所仍在中國大陸保留技術和客服團隊,用戶羣體中大陸用戶佔比仍然可觀。這種特殊情況在其他行業中並不常見。## 加密行業從業者是否構成職務侵佔罪的主體關鍵問題在於: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的境外公司或其在國內的分支機構是否可以成爲職務侵佔罪中的"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根據北京市高院的觀點,虛擬貨幣交易所的業務性質不影響對員工涉嫌犯罪行爲的法律評價。換言之,即使公司從事的是非法業務,員工的職務侵佔行爲仍可能構成犯罪。## 如何認定加密行業的勞動關係認定加密行業從業人員身分時,除了考慮勞動合同、社保繳納等形式要素外,更重要的是考察公司是否對員工有實質的管理和薪酬支付職能。在實踐中,虛擬貨幣交易所通常不會直接在內地僱傭員工,而是採用勞務公司或其他實控公司作爲中間主體。甚至有些採用直接以USDT等代幣發放工資的web3用工模式。這些情況下,如何確定職務侵佔罪的被害人身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 虛擬貨幣是否構成職務侵佔罪的對象對於主流虛擬貨幣如USDT、ETH、BTC等,其財產屬性已得到司法實務的普遍認可。然而,對於公司自發行的代幣或尚未解鎖上市的代幣等預期利益,是否構成職務侵佔罪的對象仍存在較大爭議。##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在加密行業的適用在某些情況下,加密行業從業者可能同時涉及職務侵佔罪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例如,某高管利用職務便利,在業務合作中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同時又侵佔公司資產。這種情況下可能會被認定爲數罪並罰。## 結語隨着幣安等大型交易所開始嚴查內部腐敗問題,加密行業的合規要求日益提高。盡管目前行業內的違法成本相對較低,查處難度較大,但未來對內部腐敗的打擊力度只會不斷加大。隨着新加坡、香港等地區對web3產業的監管日益嚴格,虛擬貨幣交易所等加密企業的內部合規建設有望逐步完善,甚至可能超越傳統互聯網公司的水平。這對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無疑是利好消息。
加密行業從業者的法律紅線:職務侵佔罪風險解析
加密行業從業者需警惕的法律風險 - 職務侵佔罪分析
近期,加密行業中涉及職務侵佔犯罪的諮詢日益增多。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這一問題,爲行業從業者提供法律參考,明確法律界限,共同推動web3的健康發展。
職務侵佔罪的構成要素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職務侵佔罪的構成相對明確:
值得注意的是,職務侵佔罪的立案標準僅爲3萬元,門檻較低。
加密行業的特殊性
自2017年以來,國內對虛擬貨幣相關活動的監管日益嚴格。2021年後,虛擬貨幣相關經營活動被定性爲"非法金融活動",相關企業紛紛遷往海外。
目前,國內相對安全的加密創業主要集中在不涉及發幣的區塊鏈項目和虛擬貨幣錢包公司等領域。
盡管國家政策明令禁止,但實際上許多虛擬貨幣交易所仍在中國大陸保留技術和客服團隊,用戶羣體中大陸用戶佔比仍然可觀。這種特殊情況在其他行業中並不常見。
加密行業從業者是否構成職務侵佔罪的主體
關鍵問題在於: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的境外公司或其在國內的分支機構是否可以成爲職務侵佔罪中的"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
根據北京市高院的觀點,虛擬貨幣交易所的業務性質不影響對員工涉嫌犯罪行爲的法律評價。換言之,即使公司從事的是非法業務,員工的職務侵佔行爲仍可能構成犯罪。
如何認定加密行業的勞動關係
認定加密行業從業人員身分時,除了考慮勞動合同、社保繳納等形式要素外,更重要的是考察公司是否對員工有實質的管理和薪酬支付職能。
在實踐中,虛擬貨幣交易所通常不會直接在內地僱傭員工,而是採用勞務公司或其他實控公司作爲中間主體。甚至有些採用直接以USDT等代幣發放工資的web3用工模式。這些情況下,如何確定職務侵佔罪的被害人身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
虛擬貨幣是否構成職務侵佔罪的對象
對於主流虛擬貨幣如USDT、ETH、BTC等,其財產屬性已得到司法實務的普遍認可。然而,對於公司自發行的代幣或尚未解鎖上市的代幣等預期利益,是否構成職務侵佔罪的對象仍存在較大爭議。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在加密行業的適用
在某些情況下,加密行業從業者可能同時涉及職務侵佔罪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例如,某高管利用職務便利,在業務合作中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同時又侵佔公司資產。這種情況下可能會被認定爲數罪並罰。
結語
隨着幣安等大型交易所開始嚴查內部腐敗問題,加密行業的合規要求日益提高。盡管目前行業內的違法成本相對較低,查處難度較大,但未來對內部腐敗的打擊力度只會不斷加大。
隨着新加坡、香港等地區對web3產業的監管日益嚴格,虛擬貨幣交易所等加密企業的內部合規建設有望逐步完善,甚至可能超越傳統互聯網公司的水平。這對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無疑是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