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区块链行业的成长周期:从泡沫到价值 熊市孕育巨头
新兴行业通常遵循一种规律:经历多轮上升和下跌的循环,直至达到顶峰。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至少三次循环。
研究表明,事物的发展通常经历低估、价值发现和泡沫三个阶段。互联网产业曾经历过这一过程,如今的区块链行业也正处于类似阶段,目前似乎正在泡沫期。
回顾80年代初,人们难以想象今天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当时,主流媒体普遍认为这些技术仅仅是玩具,不值一提。类似地,90年代时大多数人认为微软股票已达到增长极限。然而,事实往往会打脸媒体,如今微软的股价已经较之前增长了百倍。
毫无疑问,比特币是整个区块链行业的源头。谈及区块链,几乎无法绕开比特币。截至今年,比特币已走过11年历程,经历了从暗网到黑客再到监管,以及后来引发广泛讨论的分叉事件。
比特币的每次涨跌都牵动着数字货币投资者的神经,尤其是那些令人心惊的跌幅。技术进步往往缓慢,但暴富的传说却不断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区块链项目呈现出两种不同形式:
一类项目常伴随短期内的快速拉升价格而闻名。项目方往往描绘出一个表面宏大但实际漏洞百出的应用场景。其白皮书通常篇幅冗长,却鲜少谈及项目实现细节,反而对价格、推广和资金分配大书特书。他们经常将"去中心化"挂在嘴边或网站显眼位置。这类项目常用的手段是将投资者拉入群组,通过每日喊单来吸引资金。当项目方撤离后,维权群往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许多投资者仍抱持希望,期待未来能获得高额回报。
另一类项目在熊市中可能表现平平。这些项目可能偶有亮点,团队持续努力,GitHub代码频繁更新,但币价通常涨幅不大,甚至长期横盘。尽管社区中有投资者对币价有所不满,但总有一些铁杆粉丝和团队成员为技术发展不懈努力。
这类项目通常不热衷于参加高端峰会或大规模宣传,而是将有限资源集中在核心任务上。对区块链而言,当前最重要的可能是实现广泛应用。要达成这一目标,唯有通过技术研发,才能让区块链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而不是成为空中楼阁,虽美但易倒塌。
观察发现,这两类区块链项目在熊市中表现迥异。在当前熊市中,一些项目方采取各种投机手段,而资金盘和模式币却备受投资者青睐。坦率说,这些可能只是当前市场瓶颈期的产物,当市场资金无处可去时,为劣质项目拉盘似乎成了唯一可做的事。
投资的永恒真理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当真正的价值产生时,价格将不再是唯一衡量标准。当然,牛市确实更容易带来财富增值的机会。纵观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价格历史,最佳投资机会往往出现在熊市,这就像人们都知道的"买菜要趁便宜时"的道理。熊市是孕育巨头的良机,例如2017年最火热的以太坊、零币、小蚁等项目,都诞生于2015年的熊市。
历史车轮永远向前,不留情面却又公平无私。昔日最热门的项目似乎已失去往日光环,如以太坊陷入拥堵困境;比特币一直使用的PoW共识机制因去中心化和能耗问题饱受质疑;零币的零知识证明技术能否实现仍存疑问。
幸运的是,总有一群人不满足于现状,不局限于当下。从Mimblewimble协议的热潮,到跨链技术的广泛传播,再到后来"人人皆可挖矿"的PoC共识机制出现。可以看出,随着区块链被越来越多人了解,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区块链不仅仅局限于比特币,还有许多默默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项目团队。